二百二十斤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1章 互市惹的祸,重生之景泰大帝,二百二十斤,万卷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三省的旱灾随着时间慢慢过去,饥荒也逐渐消弭,随着一场雨下过,百姓纷纷回家整理田地,清除杂草,补种豆子,希望能够在入冬之前有所收获。

这次以工代赈,因为是朝廷几个衙门联合执行,力度之强前所未有,地方上的官员也基本都是兢兢业业配合赈灾,除了少数几个不怕死的官员贪墨被揪出来,绝大多数项目都圆满完成。

早朝上,户部尚书陈循正在兴高采烈地汇报这次赈灾的总结,整个人神采飞扬,红光满面。

无它,这次以工代赈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令人瞩目。

“此次赈灾,朝廷一共花费了白银十二万三千四百六十二两,发放粮食一万六千九百一十石,耕牛三千五百九十一头,赈济灾民数十万,仅仅有三百四十一人因医药不及过世,如今百姓大多都已回乡务农,且对陛下无不感恩戴德,念陛下活人无算,特立生祠以供养香火,日夜不断,自此旱灾已过,百姓安康,社稷稳固,三省太平。”

陈循合上手中的奏本,自豪地双手举过头顶,等着小宦官来拿。

听完陈循的禀奏,早朝上一片哗然。

除了户部的官员,其他衙门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暗自心惊。

这次的以工代赈完成得实在是太漂亮了,赈济三省八府十几个县几十万人,居然只病死了三百多人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,甚至有其他衙门的官员开始怀疑这个结果是真是假,地方上是否瞒报了。

要知道在座的都是读书人,许多人都对前朝史书有所研究,历朝历代的史书中对于旱灾都有记录。

前汉书武帝本纪就有记录,元鼎三年四月,关东旱,郡国四十余饥,人相食。

隋朝大业八年大旱,“时发四海兵,帝亲征高丽,六军冻馁,死者十八九。

北宋明道二年,南方大旱,种粒皆绝,人多流亡,因饥成疫,死者十二三。

甚至在国语中有过记载,昔伊、洛竭而夏亡,河竭而商亡,也就是说旱灾是可以直接决定朝代更迭的。

由此可见,历史上的旱灾有多可怕,即使在北宋经济那么发达的年代,一场旱灾都死了两成百姓,更别提隋炀帝杨广那会儿了,死者十之八九,也就是说,最多只活下来百分之二十的人。

所以,对比这次旱灾,几十万人只病死三百多,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,如果是真的,那就是上天保佑大明,是奇迹。

不过没人站出来质疑,是的,朝廷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在异世游戏当领主

千岁长生

三国: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

大笨鸟